九鹭非香,本名洪婉玲,1992年生于重庆九龙坡。重庆市网络作协副主席、中国作协会员。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,至今已完结十八部长篇小说,超十部出版,代表作包括《苍兰诀》《与凤行》《护心》《招摇》《司命》等,《苍兰诀》《与凤行》《七时吉祥》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热门影视剧,成为仙侠题材网文领域的“改编爆款”作者。
\n九鹭非香:神话土壤上的文学新生
\n(本期访谈主持人:陈泰湧)
\n上游文化:首先聊聊你的笔名吧。
\n九鹭非香:“九鹭香”原为一游戏中的神药,能免疫一切伤害,我希望开始写文的我能有一颗大心脏。
\n上游文化:你被誉为“仙侠IP影视化女王”,《苍兰诀》《与凤行》等作品风靡全网。能否先分享一下你的创作起点?是什么契机让你从艺术设计专业转向文学创作?
\n九鹭非香:我的写作始于大学时期。2010年,我在晋江文学城注册账号,初衷很简单——想用空闲时间圆一个写作梦。在大学时,学业压力不大,便尝试写网文,一是因为自己本就喜欢看小说,二是发现写小说竟然还能有收入,就一直坚持下来了。
\n2014年毕业前,我的第一部小说《本王在此》(后改名《与凤行》)成功出版,更是给了我莫大的信心。但毕业后我还是尝试了上班,通勤时间长、工作内容不喜欢,仅十几天就辞职了。父母虽然一开始也调侃我说,你这一天的稿费还不够电费,但还是很支持我的写作。
\n上游文化:2010年到2014年,这四年时间都是在创作《与凤行》吗?
\n九鹭非香:当然不是,与凤行在2013年开始写作,当年就写完了,只是出版时间在2014年。2010年—2014年之间还写了《忘川劫》《司命》《祥云朵朵当空飘》等仙侠小说,现代长篇也写了三部,其间还有很多短篇在杂志上刊登发表。
\n上游文化:短短的时间就能成功出版,拿到一笔不菲的稿费,那时你刚刚22岁,还没踏出校门,并且作品又有极大的影响力,这种成功让很多写作者只能仰望而无法复制。你对自己一出道就达到“别人的巅峰”的这种成就是如何看待的呢?
\n九鹭非香:从写第一本书到有书出版也写了有三年多的时间,只能说是慢慢积累,一点一点学习,幸而遇上了一个好的时代,网络文学在蓬勃发展,所以才比较幸运的被读者看到了。
\n上游文化:你毕业后曾短暂上班又辞职,当时父母的态度是否影响了你的选择?
\n九鹭非香:父母态度十分的开放,只让我离职的当天一定要去到公司正式离职,让我工作了不管多少时间,一定要有始有终,别的没有约束我什么。
\n上游文化:你多次提到创作灵感来自生活沉淀(如阅读、旅行等),能否分享一个“多年前经历或阅读的内容,突然在某部小说中‘复活’”的具体例子?
\n九鹭非香:有很多的细节,在之前采访里提到最多的应该就是《护心》里面天曜在院子里洗澡的情节了。这是我第一次去山东一个朋友家,见到了他们从井里打水,让井水在一个大黑盆子里晒一天,水热了就能在太阳刚下山的时候用来洗澡了,十分环保,充满智慧。长了见识的我后面就把这个情节写进了小说里。
\n上游文化:你的作品多聚焦仙侠玄幻题材,这与你的成长背景有关吗?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丰都参加一次文学活动,你在发言中谈到过“鬼城文化”,中国的“神”“鬼”“妖”“怪”等是否影响了你的创作内核?
\n九鹭非香:是的,我是地道的重庆人,丰都的“鬼城文化”和“凤凰文化”深深烙印在我的创作基因里。丰都的“黑珍珠”文化以惩恶扬善为核心,比如十八层地狱警示偷盗,刀山火海震慑欺压良善,而“红宝石”凤凰文化则象征吉祥与生命力。这两种精神内核,恰恰是仙侠故事的灵魂——命运抗争、善恶抉择、生死超越。
\n我的小说里常有“因果轮回”的主题,比如《苍兰诀》中东方青苍与小兰花的宿命纠缠,《护心》里雁回与天曜的生死羁绊。这些设定脱胎于中国传统神话,而丰都的古老楹联“任尔盖世奸雄到此亦应丧胆”,正是对人性最朴素的警示。神话不是冰冷的符号,而是动态的人性密码,它让我在创作中始终坚守“善的底线”。
\n上游文化:仙侠题材常被读者吐槽“仙偶化”,读者看到的是“神仙只谈恋爱”,但我注意到你的作品中的角色更注重“自我成长”,如《与君初相识》纪云禾追求自由,这种设计是刻意为之吗?背后有怎样的创作思考?
\n九鹭非香:不可否认的是我写的确实是爱情向的内容,爱情是故事里面永恒不衰的主题,但在爱情的最初,我还是想塑造一个完整的人,不管女主或者男主,在他们相遇之前也一定有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,有自己喜爱或讨厌的事情,在这之上,再来编织两个人的人物关系,制造冲突,描绘情节。
\n上游文化:你笔下女性角色多独立自强,爱情是其生活的“锦上添花”而非核心,如小兰花、沈璃等,普遍独立坚韧,是否与你的个人经历或价值观相关?你希望通过这些角色传递怎样的女性观?
\n九鹭非香:这个问题的回答我觉得可以同上。
\n上游文化:你擅长用“反差人设”制造戏剧张力,如魔尊养小兰花、残妖龙遇爽利女侠等,这类设定是如何构思的?创作时是否会担心“过度甜宠”削弱故事深度?
\n九鹭非香:首先,我一直觉得能把甜宠写好是非常需要技巧的。如果我能靠甜宠支撑住一个故事,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本事。关于反差人设制造戏剧张力,我认为很多时候我是下意识地在做这件事情,很多时候是直觉创作。
\n上游文化:你的作品改编率极高,作为原著作者,你如何看待影视化对原著的“再创作”?
\n九鹭非香:作者可以单纯地服务于故事本身,但影视化有很多现实的考量,有些文字难以视觉化,需要影视改编时再创作。对我来说,改编只要能保留人物的精神内核就行。
\n上游文化:有人总结了你的创作特点,在题材与风格上以仙侠、奇幻题材为主,文风活泼幽默、甜而不腻,被称为“仙侠派小说的一股清流”在人物塑造上常参考《山海经》《世说新语》等典籍;主题聚焦“自我追寻”,探讨自由、命运与责任,赋予角色“人”的骨骼而非空洞的“神仙”标签。特别是你的作品有着极强的影视适配性:故事结构明快,30万字体量,主线清晰+多冒险副本,情节易延展,适合影视化,并且女性人设契合“大女主”市场潮流,为改编提供天然优势。请问,你在创作之初就有这些明晰的思考,还是逐渐摸索和成形?
\n九鹭非香:《与凤行》写于2013年,《苍兰诀》也是在2014年底到2015年之间写完的,而第一部成功改编并播出的作品,是2016年写的《招摇》,但《招摇》的播出也是在2019年了,在此之前,我写下那些小说的时候,对影视化还没有概念,只能说自己想写的故事很幸运地踩到了这一波市场化的潮流。
\n上游文化:你有多部作品被影视化。在你看来,成功IP的共性是什么?地方文化如何为创作注入新意?
\n九鹭非香:我认为成功的IP需兼具两点:一是有令人共情的人物,二是紧张刺激的情节。
\n地方文化是创新的富矿。丰都的传说依托地域特色——长江三峡的险峻、巴渝神鸟的图腾,若将其融入现代叙事,会更具生命力。很多仙侠小说的灵感就来自丰都的幽冥传说。未来我想更深入挖掘这类“在地性神话”,让传说照见现实。
\n上游文化:你近期在网络直播与读者互动,并透露新作是离婚题材现代言情《将将好》,从仙侠转向现代题材,是出于怎样的考虑?是否担心读者接受度?
\n九鹭非香:《将将好》已经写完了。其实,我之前也一直有写现代题材,开坑的时候基本都是想到一个喜欢的故事或者有趣的人物就会开坑,题材是其次,只是我现在影视化的小说都是仙侠,市场对我的仙侠小说接受度比较高。
\n上游文化:网络文学行业竞争激烈,你认为“仙侠题材”持续受欢迎的核心是什么?
\n九鹭非香:仙侠小说本就脱胎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。现在的仙侠小说里常常探讨的主题,比如命运与抗争,生存与死亡,善与恶等等,都在神话中长存已久。在我看来,这个题材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。这个生命力既来自过去,也贯穿未来。所有神话传说中,都埋藏着独属于中国人的创作基因。就像丰都神话用十八层地狱警示偷盗,用磨盘刑吓阻造假,用刀山火海震慑欺压良善。这些看似恐怖的传说,其实是老祖宗最朴素的普法教育。
\n上游文化:对想踏入仙侠创作的新人,你有什么建议?
\n九鹭非香:其实没有什么建议,写作的路各不相同,每个人悟出的道可能也无法与他人言。我个人总结来说热爱很重要,坚持也很重要,多看多读多写多总结,都很重要。
\n上游文化:最后我们来聊聊你未来的创作计划吧?未来是否有尝试其他题材,如悬疑、科幻等的计划?
\n九鹭非香:有在构思新的小说,想好了一对比较有趣的人物关系,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想好是个什么题材,如果开始更新了,希望大家能来阅读。
\n股票杠杆配资网
鼎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