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大配资平台
先说说这个项目是啥吧。标题里没明说,但根据近些年中国的国际合作项目,尤其是规模能到1900亿人民币的,基本锁定是英国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。这项目是中英两国在2015年敲定的合作大单,中国广核集团(简称中广核)跟法国电力集团(EDF)一块儿干的。中广核占33.5%的股份,EDF占66.5%,总投资大概180亿英镑,按当时的汇率算,差不多就是1900亿人民币。
这核电站可不是小打小闹,建成了能给英国供应7%的电力,够600万户人家用。2015年10月,中英双方在伦敦签了协议,当时两国领导人都到场,场面那叫一个隆重。这项目不光是核电工程,还被看成中英关系“黄金时代”的象征。中国这边想借机把核电技术推向欧洲市场,英国则是想解决能源短缺问题,双方一拍即合。
项目启动时,中广核投入了60亿英镑,EDF负责大头。原计划是2025年完工,建成后能稳定英国的电力供应,还能减排,算是个双赢的买卖。可惜,事情没按计划走下去,后面的麻烦事儿可不少。
协议签了之后,项目也不是一帆风顺。2016年,英国那边换了首相,特蕾莎·梅上台。她一上来就对这项目喊了暂停,理由是“国家安全”。英国政府担心中国企业参与这么重要的基础设施,会不会有什么隐患。这事儿让中方挺意外的,毕竟之前都谈好了,咋突然变卦了?中广核这边也做了不少解释,强调技术没问题,但英国还是拖着审查了好几个月。
后来,经过一番扯皮,2016年9月项目总算批了,正式开工。2017年,工程开始动起来,但没多久就碰上新麻烦。英国脱欧把供应链搞乱了,材料价格涨了不少,人工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。到了2020年,新冠疫情来了,工地直接停工,进度拖得更慢。原先定好的180亿英镑预算,眼看着不够用了,慢慢涨到260亿英镑,折合人民币2300多亿。
这还不算完,2020年英国把华为踢出5G网络,这事儿让中英关系更僵。合作的气氛变了味儿,英国对中国企业的态度越来越谨慎,欣克利角C项目也受了影响。成本涨、进度慢、关系冷,这项目越干越觉得不对劲。
到了2023年,中国宣布退出这项目,震惊了不少人。为啥退出?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说起,咱一条条分析,别跳着看啊,每条都很关键。
先说钱。欣克利角C项目一开始是中广核和EDF按股份比例分担风险的,也就是说成本超支大家一块扛。可后来英国政府改了主意,要求中广核为超支的部分承担更多责任,甚至一度提出让中方担保全部超支。这条件听着就不公平,凭啥我们多掏钱?这项目本来就贵,超支到260亿英镑了,未来还可能更高,中广核算了算账,觉得再投下去可能是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。
核电这东西,投资大、周期长,回报还得看运气。英国这边的超支没个底,中广核不可能无限砸钱。退出虽然损失了前期投入最大配资平台,但总比一直填坑强。
再一个就是政治上的事儿。英国从2016年审查开始,就一直对中国企业的参与疑神疑鬼。尤其是2022年,英国政府把中广核在另一个核电项目(Sizewell C)的股份直接买断了,理由还是“国家安全”。这信号很明显,英国压根儿不放心中国企业碰他们的关键基础设施。
这态度让中方很失望。合作是双向的,你老防着我,还怎么好好干?中英关系这几年本来就冷了不少,英国这边还老拿安全说事儿,中广核觉得再待下去也没意思。
还有就是合作本身也谈崩了。2022年,英国在谈判中不断加码,要求中广核承担更多义务,甚至连技术细节都开始挑刺儿。原先说好的平等合作,变成了英方想占主导,中方当“冤大头”。比如,成本超支的担保问题,英国硬要中广核多背锅,这谁能忍?
中广核也不是没试着谈,但英国态度越来越强硬。到了2023年初,双方彻底谈不拢,中广核一看这架势,干脆不玩了。
最后,中国这边也有自己的打算。1900亿是个大数目,但对中广核来说,这项目只是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。国内还有一大堆核电项目等着上马,像海南昌江核电、广东太平岭核电这些,都是重点。加上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合作机会也不少,比如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核电站,回报更稳。
英国这边的项目风险高、回报不确定,还老被刁难,中广核干嘛非吊死在这棵树上?2023年12月,中广核正式宣布停止资金投入,等于变相退出。这决定其实挺理智,把钱花在刀刃上,比硬撑着强。
中国退出这1900亿项目,影响可不小,涉及英国、中国,还有全球核电市场。咱分头看看,别嫌啰嗦,这部分很重要。
中广核一走,EDF得自己扛这项目。现在成本已经涨到330亿英镑(约合人民币3000亿),EDF的财务压力不是一般的大。项目完工日期从2025年推到2031年,英国政府还得找新投资者。可核电这东西风险高、回报慢,谁敢轻易接盘?到现在都没找到靠谱的下家。
英国老百姓已经开始发愁了。能源价格高得离谱,电力供应还可能跟不上,政府这几年没少挨骂。媒体也批评政府短视,说当初不该这么对中国企业,现在自讨苦吃。
对中国来说,退出是及时止损。中广核前期投了60亿英镑,退出后后面几十亿的窟窿不用填了,算下来不算太亏。虽然丢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机会,但国内核电需求旺盛,像海南、广东这些地方的项目正热火朝天地干着。中广核还把目光转向“一带一路”,比如巴基斯坦的核电合作,日子照样过得挺好。
这事儿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有影响。退出是硬气了点,但也表明中国不是随便能忽悠的,合作得讲规矩。
这事儿对全球核电行业也是个提醒。核电项目动辄几百亿,国际合作少不了,但得建立在互信和公平上。英国老想着压中国一头,结果把自己坑了。中国这一退,也是在告诉全世界:合作可以,但别想占便宜。
以后想跟中国合作的国家,可能会掂量掂量,别轻易耍花招。核电市场本来就竞争激烈,这事儿可能会让大家更重视平等合作。
说白了,中国退出这1900亿项目,不光是钱的事儿,更是大国博弈的一步棋。过去中国在国际合作中老讲究“忍让”,吃点亏也认了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经济实力上来了,技术也硬了,底气自然足。这次退出就是在说:别以为我们不敢翻脸,真把我们逼急了,该撤就撤。
这态度挺硬气的,也挺解气。1900亿的项目说退就退,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下这决心的。这也说明,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利益,不愿意再当“冤大头”。
当然,有人可能会问:退出是不是有点冲动?毕竟这项目做了这么多年,半途而废挺可惜的。但咱换个角度想想,如果明知道是个坑还硬往里跳,那不是更亏?中广核这步棋,走得其实挺理智,保住自己的利益最要紧。
好了,这1900亿大项目的来龙去脉差不多就这些。从一开始的雄心勃勃,到后来的退出风波,这事儿告诉我们,国际合作不是请客吃饭,得真讲公平才行。中国这次退出,既是无奈,也是硬气。你觉得这步走得对不对?是该早点撤最大配资平台,还是再忍忍试试?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,咱一块儿聊聊!
鼎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